游清源 - 永失故鄉

 

2006 3 18

信報

 

  小時候,所有人都是「我」,所有人都有一個玩伴叫「閏土」。

 

   你有看過魯迅的《故鄉》嗎?主人公「我」回到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重遇兒時的玩伴「閏土」。可惜,眼前的「閏土」不再是心中的「閏土」。「我」心中的「閏土」是個在海邊西瓜地上手捏鋼叉的小英雄,而眼前的「閏土」卻是個被生活壓迫得挺不直腰骨的貧農。從前的「閏土」早已捆綁了童年的「我」,一起跳下絕情谷;現在的「閏土」和成年的「我」正式確立了主僕關係。

 

   成長的代價就是失去故鄉,童年之死就是故鄉之亡。而所謂的「鄉愁」,其實不過是童年這一江春水向東流。弱水三千,連一瓢也飲不到。人大了,難免都會對「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這兩句詩格外多感觸;正如人老了,難免都會暗自唏噓「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回到未來。如果你留在一家公司夠久,自能發現好些「老臣子」都是「閏土」,都被生活壓得透不過氣來,都只能枯等時代巨輪的撲面而來,都只好苦候時尚浪潮的鋪天淹蓋,靜待全世界都不再覺得他的存在、全人類都不再覺得他需要理睬。

 

   關於這些,就連魯迅,最終也不過訴諸「有夢的無奈」,即是「我」希望下一代有「新的生活」,甚至阿Q地希望過上一些「未經生活過」的生活,最後強裝積極有氣無力地說「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信,我確信,路,是人走出來的;可我依然難以在行行重行行的當兒,即時分得清,走出來的,究竟是生路,還是死路。我更怕在路上瞥見廚窗中「我」的倒影,原來就是「閏土」。不過,最寒心的還是,當「我」這個「閏土」在彌敦道上碰到另一個「閏土」時,互相會報以漠視,聯合主演蘇軾的《江城子》:「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如今你總算體會到,何謂「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ctor 的頭像
    Victor

    好笑與不好笑的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