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l 26 Mon 2010 15:28
李怡 - 「沒有季節的廢墟」
香港蘋果日報 2010年7月21日
- Jul 23 Fri 2010 13:09
書摘:巴菲特對商界的批判
Vic:日前提到,巴菲特在每年致股東信中,談笑之間常批判商業社會的醜惡現實。在此摘錄一些大快人心的精彩片段。
第一篇 公司治理
- Jul 08 Thu 2010 12:47
巴菲特的金融市場寓言──交易成本篇
Vic:不是每個人都崇拜巴菲特,也不是每個人都想了解巴菲特,但如果有機會閱讀他每年寫給股東的信,幾乎人人都會看得趣味盎然。光就敘述風格而言,巴菲特的文字可說是「簡潔有力、自然直率,寫下來跟講出來是一樣的……趣味十足」。
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從巴菲特致股東信中看到不同的景觀,即使是金融門外漢,也能領略他的許多重要觀點。富批判精神的人更會意外發現,巴菲特談笑之間,幾乎每年都在批判商業社會的醜惡現實,有時也不忘自嘲一番。以下這篇可說是談交易成本的絕妙寓言。
- May 23 Sun 2010 08:26
陳雲 - 廁所練中文
香港蘋果日報 2010年05月23日
- May 16 Sun 2010 11:13
林道群 - 沒有父親的文化
香港蘋果日報 2010年05月16日
- Mar 20 Sat 2010 10:35
《國家的命運好好玩》書摘
2010年3月20日
- Dec 05 Sat 2009 10:03
梁文道 - 字如其人
2009年12月3日
【am730-觀念】「見字如見人」,是我從小聽到大的老話,然而今天已經不再管用了。打開電郵,我該如何從那一行行的「新細明體」,來辨識來信者的為人端正與否?又如何得知那懇切的言辭果然坦蕩無欺?回顧百年漢字走過的道路,那就是一段文字逐漸脫離人格,書寫逐漸去除個性的歷史。當我們開始以鋼筆、鉛筆以及原子筆作為書寫文字的主要工具,「書法」就成了一種專有名詞了。它不再是任何一個受教育者的必經訓練,也不再具日常溝通的實際作用。脫離日用的毛筆書寫,退隱到藝術角落,是藝術家發揮創意的專屬領地。既然它只是藝術,有些藝術家就不必顧慮傳統的法度,也用不著擔心它和自身性情修養的關係了,他們大可以任意揮灑,逐新好奇,乃至於到達一種僻怪疏異的地步。
- Nov 01 Sun 2009 23:32
《髒錢》書評 - 邪惡貪婪的資本主義,為何不會崩潰?
中國時報 200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