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有所感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Vic:我喜歡樹上春樹的生活態度多過他的作品,佩服他嚴於律已的工作精神多於他的小說。

----------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蘋果日報   2010年7月21日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3-08  新浪博客

那天我在北京機場一座自動咖啡機前喚來一位侍應,告訴她咖啡賣完了。她瞧也不瞧地迅速回應:「有呀,怎麼會沒有?當然有。」等到她自己仔細查看過之後,才發現咖啡果然倒光了,於是她沉默地為這座機器裝上一袋咖啡豆。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她的第一反應會是這樣子呢?為什麼她連一眼都沒瞧,就能如此確定那部咖啡機的運作很正常呢?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 年 4 月 20 日
信報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波士頓大學哲學系在卑斯得路,文學院的課堂在聯邦大道,來往二者之間有一條捷徑,就是穿過課堂後的教職員停車場。停車場旁邊有鐵索攔著,通常垂得很低,舉步便跨了過去。那時我天天旁聽導師講的課,天天下了課隨著他自課堂後門出來,穿過停車場,跨過鐵索,回哲學系去。

 

一天,不知何故,鐵索被扯高了,我忙著說話,一不留神,絆個正著,俯身直摔下去,饒是導師及時扶著沒有摔倒,但一時驚恐,心像是要從口中跳出來,久久納不回去。

 

次日下課,仍是穿過停車場,到了鐵索前,我稍微遲疑一下,仍是舉步跨過。身旁的導師溫言道:「心中仍有陰影是不是?為什麼不改從出口處出來?」我勉強說:「就因為心中有陰影,所以要勉強自己去克服。」他說:「為什麼要克服?為什麼不多給自己時間?」我答不上來。

 

但這番對話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慢慢悟過來了。不單要容忍別人的弱點,也要容忍自己的弱點。沒有恕己之心,就沒有恕人之心。甚至說得確切一點,不是基於恕己之心的恕人之心,多少總有點高高在上的意味。

 

做不來的事,給自己多點時間;放不下的犧牲,對自己多點包涵;接受不來的現實,給自己一些轉圜餘地。對自己苛刻慣了,通常就對人苛求而不自覺。強人之難,人家辛苦,自己辛苦,亦未必辦得成什麼事。

 

換了今天,我不會逼自己跨過這鐵索,但也不會刻意避開,總之改從別處出,過幾天心理恢復平衡了,自然就會走向舊路,但即使不走舊路,新路不也是一般可以到目的地去麼?

 

陳年荷里活影片《沙漠梟雄》裡,彼得奧圖擦亮了一枝火柴,徐徐伸手去捏熄了火燄,姿態漠然。旁人好奇,照辦煮碗,一捏之下,炙痛得哇哇大叫,惱問:「你那是什麼秘訣?」彼得奧圖說:「秘訣?秘訣是不要在意那痛楚。」

 

為自己著想,最好練就銅皮鐵骨,金鋼不壞之身,火裡來水裡去都不在乎,但不在意自己的痛楚,就不在意別人的痛楚。為別人著想,自己還是嬌嫩些好:我都受不了的苦,怎麼叫你來受?於是就齊心合力,大家想個不必血流成河的方法。

 

當年摔那一交是值得的。

 

(收在《劍橋歸路》一書內)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蘋果日報    2008年7月5日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國大哲學家蒙田說:「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正正派派做好一個人」。要當一個正直的人,慎始最重要。

一個正直的人,遇到了一個不斷栽培你、拔擢你卻不正直的長官,要怎麼辦呢?

當你選擇用緘默來面對不正直的上司,默許、配合長官時,你其實就已踏上同流合汙的一條路了。當原則一次次的妥協,正直的人便慢慢地向不正直的方向擺盪了。一旦我們選擇退讓妥協,就是惡性循環的開始。

 

Vic: 現實是,我們多多少少都需要妥協,差別只是有些人還能自省,心中還留著想要堅守的底線,有些人則早就不相信正直與公義有什麼價值了。

 

【聯合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 2008.06.14

 

又到了大學畢業生選擇深造或進入職場的時節。我要引用法國大哲學家蒙田的話:「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正正派派做好一個人」,和學子們分享一個想法,那就是:要當一個正直的人,慎始最重要。

 

前一陣子,巴紐案醜聞發生時,我看著前外交部長黃志芳站上火線上道歉,並黯然下台。當然,相對於另一位表現出滿不在乎、一皮天下無難事的前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黃志芳的表現是知恥的。但我仍不免有萬千感慨。

 

黃部長我有過數面之雅,談吐溫雅、博學廣識,是個人才。黃部長從基層的外交官出身,在陳水扁總統上任後,以優異的幹才而獲得拔擢,四十四歲即被延攬進入總統府,四十六歲升為總統府副秘書長,四十八歲升為外交部長。可說是有為的公務員了。

 

然而,在五十歲正值千秋鼎盛的他,卻因為金錢外交的醜聞下台。我想請各位即將畢業的學子們想想,這樣的人生算是成功?還是不成功呢?

 

從黃部長的眉目氣宇中,和我與他的有限交往中,我願意相信,他是一個有原則、本性正直的人。但一個正直的人,遇到了一個不斷栽培你、拔擢你卻不正直的長官,要怎麼辦呢?這是一項很難卻是真實的問題。

 

一開始,你可能會用獨善其身的邏輯想,長官不正直是長官的事,自己問心無愧就好了。當你選擇用緘默來面對不正直的上司,默許、配合長官時,你其實就已踏上同流合汙的一條路了。

 

當長官以各種恩情寵惠要你同意甚至參與長官不義的事時,你可以拒絕一次、兩次,卻可能拒絕不了第三次。你心裡會有「知恩要圖報」的聲音,當作放棄正直的藉口:「長官對我這麼好,我能怎麼樣呢?就當是報答知遇之恩吧」。於是,當原則一次次的妥協,正直的人便慢慢地向不正直的方向擺盪了。

 

那「不正直的氛圍」就像一瓶「人格的強酸」,會漸漸地腐蝕一個人原本美好的品性,讓你走上一個漸進的墮落過程而不自知,直到有一天,驀然回首,你才驚覺,你已離「正直」兩字太遠太遠,走不回來了。

 

這種受人格強酸侵蝕而難以回頭的例子,不勝枚舉。過去八年權傾一時的政要,紛紛面臨司法機關的調查,連總統也不能再仰恃刑事豁免權的保障,而必須面對司法追訴。對大學畢業生們來說,還有更好的警例嗎?

 

最後我要對畢業生們說,中文裡的「畢業」一詞,含有結束的意思,意謂著結束一段學習過程。但英文中的畢業典禮,叫做commencement,則是開始的意思,意謂著即將要展開的新的人生。面對新人生的開始,社會新鮮人們要認識自己會遇到什麼樣的考驗。不要忘記世界上的撒旦像獅子一樣在尋找可吞噬的人,所有的不義,都會包裝著讓人鬆懈心防的糖衣,這些糖衣以「知恩圖報」、「獨善其身」、「沈默鄉愿」等形式偽裝,一旦我們選擇退讓妥協,就是惡性循環的開始。

 

也許「取巧」表面會讓人走了捷徑,但到最後,「正直」的人會贏得他人終生信賴,也就為自己帶來更多的機會。慎始、慎微,這是我想對畢業生們補充說的話。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22

 

周星馳的電影只要好笑,觀眾可以容忍一切的瑕疵——比如誇張過火與粗鄙納雜;而周的電影如果好笑之餘尚有豐富內涵——比如《國產凌凌漆》對大陸入骨的諷刺,以及兩集《西游記》的悲情與借古喻今,那就會成為影迷回味再三的精品。

 

那麼,當周星馳的電影不再好笑且內涵欠奉,又如何呢?

 

看完星爺「《功夫》之後、三年來唯一力作」《長江7號》,感覺與天氣一樣冷。不是完全沒有娛樂性、那段父子情亦非全不感人、那隻外星狗也頗趣怪、真正的主角——反串的童星徐嬌演出也很生動、主角心儀的那位小女同學也可愛得很、而穿旗袍的老師張雨綺也相當養眼,但是,這電影看完,真的沒有什麼餘韻可回味,很快就可以忘光光。

 

星仔已成星爺,他不再只求好笑,而且明顯拋棄「港味」,求變之心很強烈,但花了三年時間,推出這部主打「溫情」的《長江7號》,效果真的讓人感覺尷尬。

 

首先是,好笑的地方真的很少,不少「笑位」感覺老套、過氣——即使像外星狗打功夫痛擊真狗那一場,其實也沒半點驚喜,而徐嬌飛上天竟然是模仿《功夫》的場面。硬滑稽場面就更不用說了,像父子比賽打蟑螂、像胖子男同學打完徐嬌向暴發戶同學拿棒棒糖的慢動作、像體育老師不斷把褲頭拉高、像曹主任吃鼻屎,這種場面大概也只有電影看得少或品味獨特的人才會覺得好笑吧。

 

對周星馳的電影來說,不好笑、硬滑稽當然很傷(情況即如成龍的電影,正常的觀眾看到後期,會覺得年過半百的成龍還像隻猴子那樣跳來跳去、即不新鮮又不好看),但這可能還不是致命傷。致命的是,硬滑稽與不夠好笑之餘,劇情單薄、情理欠通、角色單調平板,欠缺可補救作品於萬一的內涵。

 

戲開始不久,工地老闆質問周,我的兒子也只是讀普通學校,你一個打散工的,憑什麼讓兒子讀貴族學校。周的解釋是,正因為自己失學,所以更要讓孩子受好一點的教育。但是,稍有一點社會常識的人都知道,以戲中周的那種處境,連買一雙鞋子給孩子都沒有能力,那種勢利的學校會收周的兒子入學、而周還交得出學費才有鬼。貧困父子的處境,在這電影中,就是這麼一廂情願地堆砌出來。細節與實感欠奉、「窮人原則」僅見於教條式的lip service,這段硬做出來的父子情,難怪要被批評是虛情假義了。

 《長江7號》掛名編劇有好幾位,這真是人多壞事的好例子。星爺求變之心令人欽佩,但如果真要有所突破,還是找更有料的人合作吧,不要再一廂情願了。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蘋果日報     2008年1月15日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蘋果日報    2007年10月5日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 6 11

信報

 整個無線節目設計絕大部分是以「師奶」為目標觀眾,造成類型乍看有很多種,但切入角度卻萬變不離其宗:假設這社會的人都是怕蝕底的、沒有更高理想的和沒有真正主體的。迎合「師奶」口味的手法也是換湯不換藥,繼續以抄襲、模仿別人或自己(《師奶兵團》和《窈窕熟女》均是抄《靚太唔易做》)來濫竽充數,也一樣有二百至三百萬香港人支持,證明觀眾要看的其實不是創意,而是自己的價值觀的被放大、被接受和被肯定。

Vic: 有套日劇叫"白色巨塔",演員有山口洋介和黑木瞳,在台灣播出時很受歡迎。後來台灣拍了一部同樣以醫院為題材的同名電視劇,演員有言承旭和吳孟達。朋友借過該日劇的DVD給我看,平常不看電視劇的我也看得津津有味,感觸良多。台灣的那一套我沒看過,無法置評。  

亞視引進日版白色巨塔,收視慘敗(以該劇的卡士及品質,收視率真是慘不忍睹)。TVB則引進台版白色巨塔,一如兩台的收視常態,收視率遠超亞視的日版。如果你是無線台版白色巨塔的捧場客,我強烈建議你去找日版看看,說不定從此改變你對無線的收視慣性。  

我想對香港朋友說的是,不要被TVB將你的品味日益師奶化了,正如我日前對一位朋友所說的: 你是有頭腦的人,理應去關心一些更高層次的事,看有深度的書,而不是讓八卦消息填滿自己的空閒。  

我同意林奕華長期以來的觀點: TVB絕對是妨礙香港多元進步,蒙蔽港人心靈的最大力量之一。  

日劇白色巨塔得不到TVB的青睞(還是這一次讓亞視捷足先登?),可能正因為那不是TVB的那杯茶--太沉重了,而且要人動腦,不合師奶口味。  

-------------------------

  不管你是男人女人,當有人把你叫做「師奶」時,你會反感嗎?

  會的話,是因為「師奶」從來不是讚美。一個女人自稱師奶代表她有些無奈地接受自己,但在把一個女人叫做「師奶」之前,你便要對她的心理狀況有些了解:她有否有足夠的自信,連被定型為少見世面、眼光淺窄、聲大夾惡、斤斤計較、愛講是非或品味俗氣惡劣都不介意?但,沒有丈夫便不能叫做「師奶」,所以再小女人的女人也不介意自己是「師奶」,皆因她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大叫一聲:「老公!」

  當然,有老公還不是令女人不介意被叫做「師奶」的全部理由,一個可以給她權力的「家庭」才是。而「師奶」跟「不是師奶」的分別正是在於:「師奶」還是有著特定一套的人生觀。人生觀同時反映一個人有沒有世界觀。任何覺得需要擁有世界觀的人,都是因為自覺渺小。這份自覺性將推動他去開拓更廣闊的天地,過程中將考驗一個人的胸襟、耐力和創意。

商場、市場、戰場

  「師奶」卻一開始便被灌輸了必須忘記和放棄自己的觀念。這要追溯到五六十年代,那時候沒有人會把師奶聽作是貶低身份的稱呼。在那手停口停的年代,「師奶」的世界觀便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成形:沒有事情比溫飽和安定重要,所以做人態度必須務實,當「師奶」教育下一代時,對兒子會說搵錢最緊要,對女兒是如何搵老公。

  「師奶」少不免把對下一代的期望當成是心理補償。也就是說,子女們將擁有她們沒有選擇的機會。矛盾的是,「師奶」又會要求子女們不要按照興趣、性格為前途作出個人選擇。本來她們可以跟隨時代的步伐和子女一同進步,但「師奶」會在被要求更新價值觀時告訴你可能也是告訴自己「太深奧了!聽不明白!點解要講埋晒地唔知係乜慨?!係咪想蝦我讀得書少?」自卑,如是成為「師奶」拒絕接受新事物的抗體。

  在崇尚物質的今日,師奶們再不像以往般缺乏比較的條件。男人愛炫耀是要別人尊重他的權力,「師奶」的愛面子,則是來自怕被別人看穿她沒有價值。她們的空虛如是造就了傳媒的乘虛而入。大量提供給她們明星藝人的蜚短流長彷彿真的增加了她們的優越感和自信心。但難道「師奶」之間就不能有更深入的話題了嗎?她們就真的只能在物質世界聽隨廣告和傳媒呼喚,不能有更高追求,更靈性的精神生活除了參加瑜珈班?

  上述問號其實全部和「師奶」的自覺性有關。惟是媒體看中的不是「師奶」的進步空間,卻是她們的心理弱點。原因是,「師奶」比以前更有錢,已經不只限於低下層的已婚婦女,「她」的涵意已伸延到有著中產背景但更認同傳統師奶觀念的未婚女性,甚至男性。簡單一句,「師奶」已經成為商場、市場、戰場。

  否則,TVB不會在一個晚上連續播上《同事三分親》、《師奶兵團》和《溏心風暴》三齣「師奶劇」,甚至整個無線節目設計絕大部分是以「師奶」為目標觀眾,造成類型乍看有很多種,但切入角度卻萬變不離其宗:假設這社會的人都是怕蝕底的、沒有更高理想的和沒有真正主體的。迎合「師奶」口味的手法也是換湯不換藥,繼續以抄襲、模仿別人或自己(《師奶兵團》和《窈窕熟女》均是抄《靚太唔易做》)來濫竽充數,也一樣有二百至三百萬香港人支持,證明觀眾要看的其實不是創意,而是自己的價值觀的被放大、被接受和被肯定。

剝削自我幻想

  「『師奶』是最偉大的職業!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原來只有師奶。」在TVB周刊裏的這段文字,是在宣傳《師奶兵團》之餘,也給認同自己偉大的「師奶」們立下牌坊。換個角度看,就是借歌功頌德來glamorize師奶的身份,卻不去反思師奶的心態;借glamorization來剝削師奶對自己的幻想,而不是藉辯證幻想來幫師奶增加面對現實時所需要的力量。《靚太唔易做》和《師奶兵團》水準上的相去甚遠確是在於「文化差異」上,但理由不是無線監製所解釋的中國人不是美國人,而是其抄襲一直存有選擇性,那便是把一切highbrow(高眉文化)、middlebrow(中眉文化)都矮化成lowbrow(低眉文化)。

  Lowbrow之所以叫lowbrow,便是在本質上屬於反智,逃避主義,所以大眾化。 Lowbrow當然也有良幣劣幣之分,好的能做到扛著低等反低等的既反抗菁英,也反抗平庸;既反抗扮,也反抗無知。但TVB的節目路向卻剛剛相反,由戲劇的假扮低下階層其實很「中產」,以致強裝「高級」其實很草根,均反映著這家電視機構拒絕看清現實,因而永遠落在電視文代發達的國家後面。   可悲的是,香港不止一家電視台是這樣,我們的電台、報章幾乎是個聯盟,導致「師奶」既是每個人不願往身上貼的標籤,骨子裏卻是……很多人連自己是百分百師奶都不知道。「師奶」不只活在菜市場和電視劇裏,「她」絕對不是一種身份,她是價值觀,所以大學生、中學生、教授、教師、政府高官都可以很「師奶」,然後「師奶」當道,然後香港淪陷成為一個「師奶」之城。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ic: 這些文字,是過去一年多陸續寫下來的,幾乎全是讀了別人的文章後隨手記下來的感想.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清源 - 永失故鄉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毛尖 - 愈陰暗愈動人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林驄 - 從雷鋒到寅次郎

2006 1 7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